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106712
浅谈农村地区肺结核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杨显琴
第1页

    参见附件(2346KB,2页)。

     【关键词】农村地区;肺结核;防治对策

    肺结核主要是由开放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播的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进行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结核病控制报告估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据估算,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四百五十万,其中八成患者集中在农村地区,中青年流动人口是易感高发人群。目前我国结核病情呈现“五高一低”特点: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农村发病率高、耐药率高、年递减率低[1]。以下为对2005年至2010年5年间某地区疾控中心统计的该地区肺结核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流行病学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某地区疾控中心对该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统计数据,包括该年全市新增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人数及占人口的比例、初治及复治情况、男性患者人数及平均年龄、女性患者人数及平均年龄、涂阳肺结核病人人数比例、菌阳肺结核病人人数及比例。自2005年到2010年新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发病。见表1

    表1:2005年1月~2010年1月某地区每年新增肺结核情况

    1.2病人地区分布:主要分成城市、城镇、农村三个部分,不同地区的人口密集度、环境卫生、医疗条件以及人们平均的知识文化水平都存在有显著差异,从而对传染性疾病肺结核的认识也会有差异。其主要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2005年1月~2010年1月某地区每年新增患者地区分布情况:

    1.3转归: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病情、身体素质、耐药菌株感染以及治疗配合程度的不同,新增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转归情况也存在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

    2结果

    通过对以上三个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2005年到2010年5年间,某地区肺结核病人新增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主要集中在流动性较大的农村青壮年人口中,且农村地区肺结核患者的转归情况要比城市和城镇人口差一些。

    3讨论

    为何肺结核在我国会出现“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农村发病率高、耐药率高、年递减率低”的流行趋势,主要原因是:(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人口80%居住在农村,农村患者绝对数量较多。(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改革的推进,农民看病贵、治病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的经济、医疗条件还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还较低,人口营养状况仍较差,新兴城市及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起步较晚,乡镇级无防治机构。人力资源缺乏,尤其是高素质防痨人员较少,使得很少有人能接受正规化治疗,因而导致结核菌耐药发生率增高。 (3)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的趋势,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亿。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受到感染后,潜伏在体内的结核病灶开始增殖并发病。据全国第一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65~69岁组结核病患病率是14岁以下年龄组的2~15倍。因此,老年结核病人的增加也不容忽视。(4)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5)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的比例增加,对我国结核病流行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综上,我们亟待采取强有力的防治对策,加强对农村地区肺结核疫情的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改善医疗卫生水平,增强国民体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1)积极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对于肺结核病人,痰中查到结核杆菌是诊断最有力的依据之一,因此凡是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尽快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并按医生的要求留取3次痰,以进行痰结核菌的检查。痰中一旦查到结核杆菌,就可以明确诊断为肺结核病,应到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能接受正规的治疗和管理,采取全程督导的标准化疗方法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病人应按照规定的治疗疗程服完全部疗程的治疗药物,不能中途停药。为确保病人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直接监督下进行,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对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疑似肺结核病人和复诊的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痰涂片检查,继续实施对符合标准的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拍胸片,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加强农村地区结核病专业防治人员的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对各级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业务人员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进行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在职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法规、技术策略和技术规范,提高和改善其结核病防治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结核防治人员还要做好登记报告及监测工作,了解肺结核流行趋势和特点,监测评价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与效果,为制定和完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3)完善农村医疗机构中结核的实验室检查设备及技术:结核病实验室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最主要手段,是结核病确诊、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各级结核病实验室根据结核病防治工作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结核病实验室检查。结核病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分枝杆菌血清学及核酸扩增检测等。结核病实验室开展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必须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有利于对结合患者施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结核在人群中的普遍传播。

    (4)做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我省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 以TB/HIV双重感染病人为重点,加大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控制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5)预防接种:新生儿按计划进行卡介苗的预防接种。认真做好卡介苗的计划、采购、供应与使用管理工作,加强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和免疫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做好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等调查处理,切实保障预防接种安全和儿童身体健康。

    (6)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全民结核病防治意识,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镇卫生院及村级防痨人员均要围绕“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采取专栏及其他宣传方式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改变大部分农村人员陈旧的和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使不同目标人群采取相应的正确行动或改变不正确的行动,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实行对传染性和重症涂阴肺结核免费治疗,对其他结核病人实行优惠治疗的政策;提高全民防痨知识知晓率,动员社会各阶层理解支持结核防治工作,使结核病及疑似结核病患者自觉就诊检查,达到及时规范治疗和管理。有助于政府和卫生机构实施有效的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46KB,2页)